上古時代,人類的始祖、三皇五帝之首伏羲統一華夏。傳說那時,伏羲日觀天象,夜觀星辰,仔細觀察和思索萬物的生長、變化與運行。天降大雨之時,有龍馬從黃河出現,背負“河圖”,從中伏羲終於了悟了大自然的規律和一種代表自然的力量,在天水卦臺山始畫八卦,一畫開天,創造出代表陰陽的符號,又根據陰陽變化的規律,創造出八卦。

周文王體悟到自然的變化和人類社會的變化是相通的,人在世間生存要順天道而行,因此在伏羲「先天八卦」的基礎上推演出「文王六十四卦」,並做了卦辭,闡述卦理,指導後人在社會、生活之中如何效法自然之道,以趨吉避凶,更好地生存。

到春秋戰國時期,孔子研究《易經》,將其列入六經之中,並與他的弟子們進一步補充,著為《十翼》(《易傳》),使《易經》成為傳世的經典。

八卦的名稱最早出自《周易》:“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伏羲認為,宇宙萬物起源於一個整體,後來孔子稱這種最原始的狀態為“太極”。太極生兩儀,一陰一陽。陰陽不是絕對的,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,由此分出太陽、太陰、少陽、少陰這四象,分別可以代表春、夏、秋、冬;生、老、病、死;東、南、西、北等四類事物和現象。

更進一步觀察自然的規律,伏羲發現,有八種物質——天、地、雷、風、水、火、山、澤,可以代表天地間八種自然現象,而四象再一分為二,成為八卦,八卦中的每一卦可以分別對應著這八種自然現象。

八卦,是八方、八形、八色……然而它也不是絕對的,是指這個世界所有的面都有一個對立面;它還超越了八的概念,寓意宇宙,在與宇宙相融合中,包含著生與滅的力量,好與壞的力量,延伸至無窮無盡。

八卦中包含了宇宙間的萬事萬物,從天文地理到醫療、農業、軍事、管理,它廣大精微,無所不包,並一直傳承至今,已有數千年,可以說它是中國人思想文化的核心。